今年以来,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以推动文化社区建设为目标,以汇聚“文明合伙人”为主线,创新构建“一核、双擎、三圈”治理模式,广泛动员党员、能人、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,积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形成,显著提升了社区服务的温度、精度与效能。
“一核”赋能 激发文化社区新活力
街道以“文明合伙人”品牌为抓手,整合社区资源,推动服务力量下沉,积极发掘辖区内的“热心能人”和“技术达人”参与社区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招募120余人,开展爱心服务380余次。新峪社区老党员赵师傅带头组建“邻里帮帮团”,成员包括退休党员、热心居民及物业工作人员,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、管道疏通等服务。自成立以来,该团队已免费维修小家电470余件,服务覆盖800多户家庭。王家店村推出“暖阳成长学堂”,有效缓解了50多个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题。此外,新华社区、白峪店子村、小白峪村等联合辖区物业开展了300余次清洁家园行动,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
“双擎”驱动 凝聚多元共治力量
凝聚“自家人”,配强“顶梁柱”。街道通过建强“街道党工委—村(社区)党组织—网格党小组”纵向组织体系,健全“机关—村(社区)—企业—社会组织”横向组织网络,全面激活64个党组织,细致划分131个“微网实格”,配置20名总网格长、111名网格长和252名网格员,动态处理各类文化需求类问题60余条,实现文化服务更精细、更精准。
团结“一家人”,实施“大联动”。为推动文化社区建设实现从“单线作战”向“多元交响”的转变,街道根据农村社区、城市社区和新建社区的不同特点,因地制宜推行“一社一品”工作理念,夯实文化社区建设基础。新峪社区针对流动人口多、老龄化程度高、民生诉求集中等情况,常态化开展文化需求走访千余次,成立“石大姐说事拉理”服务队,建设老年活动室、儿童乐园和文体广场,打造“银龄健康医养服务超市”“幸福食堂”和“银发志愿队”,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30余次。
“三圈”互融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
街道通过做优“文明实践圈”,推动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整体性与散点状交错开展,依托“我们的节日”举办春节、元宵、端午等传统节庆活动,如“点龙睛 送祝福”“其乐融融闹元宵”“浓情端午”等,日常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50余次,充分发挥文明实践连接群众、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。同时,整合社区资源做实“文化服务圈”,开展政策宣讲、助残济困、矛盾调解等多元化服务,组建11支文化服务队伍,吸纳成员200余人,并引入“网格+积分”模式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此外,积极扩大“睦邻友好圈”,动员20余家热心商铺参与社区建设,共同推动义诊、义剪、应急救援宣传、文艺演出等活动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,已开展相关活动40余场,进一步密切“社、商、居”联系,构建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、人人共享的社区共同体。